2020年3月31日

找到這三點讓你的教學從挫敗中找到堅持的勇氣


作者:仙女老師余懷瑾


「仙女,你的教學法以前不被人家看好,怎麼撐下去的?」

「仙女,你怎麼知道你這樣教是對的?沒有走錯路?」

這麼問我的,多半是在教學路上企圖改變,踽踽而行的老師們。

尋找骨牌效應

您有玩過骨牌嗎?
骨牌距離太遠,碰不到下一個骨牌就不會倒。
骨牌距離太近,很容易被卡住,玩不下去了。
骨牌角度很難喬,碰不到下一個骨牌,就GG了。
轉彎的角度決定這個骨牌能不能順利的進行下去。
每張骨牌倒下時的動能,都比前一張骨牌大。
前面骨牌累增的力量,可以推倒後面更大的骨牌。

還沒成功的時候,遇到挫折時,先忽略周遭反對的聲音。
把重點放在教學的主體上,我很明白學生才是我在乎的對象。
學生就是我的骨牌,他們的改變才是我的渴望,才是我的願景。
厲害的骨牌推一次就倒了,想要尋求改變的老師需要的是找到骨牌。

我怎麼找到骨牌的呢?

一、找笑容

高一學生因為不知道高中國文課是什麼模樣,所以我的要求他們都能照單全收,樂不可支。到了高二,選類組重新拆班的前幾週,學生的臉色凝重,覺得我規矩太多,上課要預習,課前課後有學習單,學生刻意不配合,臭著一張臉上課。
由於是分組上課,合作氛圍強烈,戰況激烈時,學生反而會笑,傳白板也會笑,我只要讓這樣的感受多一點,持之以恆,就能減少不適應感。笑容是情緒的反射,既細微又明顯的變化,喜歡就是喜歡,藏不住的。

二、看互動

人與人在不熟悉的環境中,多是在觀望,或者等待對方出手再來接招,互動一多,防衛機轉就會減少。很多時候我拋出一個問題,同學們會跟進提出下一個想法,這都是很棒的回應。我參加研習,只要是一整天的演講,我下午幾乎完全無法集中精神,而且覺得疲累不堪。設計互動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效果,是同理貼心的安排,學生擺脫聽課無法參與的酷刑,與同儕與老師互動,有來有往,成為課堂最深刻的記憶點。

三、成就感

仙女學生在表達能力上明顯優於一般學生,那是因為在班級內就已經不害怕發言,不管答案對錯與否,自在表達。尤其高三推薦面試,學生面試回來,開心的跟我分享,「一片靜默中,好多次都是我們說第一句話。」高中時候,學生只是隱約覺得自己比較善於表達,升上大學,上台機會增多,他們更能感受到精準表達帶來的好處。長時間重複練習就會變成技能,而誤以為學生天生能言善道。

有笑容,直覺反應,愉悅享受氛圍,滿意現有狀態。
看互動,有問有答,交流時刻,溫度傳遞,興致盎然。
成就感,從不適應的痛苦中翻越崇山峻嶺後的欣喜若狂。

身旁的雜音呢?我學著將他們視為激勵的語言,那是咚咚的戰鼓。
嘲笑的耳語呢?當我正艱辛的從泥濘中站起來,那是明日的故事。

我更要在乎的是每一次失敗帶來哪些養分,與學生分享。
我更要在乎的是每一次成功得到哪些效益,跟學生分享。

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,學生會忘記,被google取代。
老師帶給學生的精神,永不放棄的堅持,才是最棒的習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