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4日

使用時間軸說故事的三個好處

作者:余懷瑾

訂下故事的時間軸

最近因為課程需要,我聽了許多的故事。這些故事在講者的生命中都佔有一席之地,刻苦自勵的童年、創業艱辛的挑戰、親人辭世的傷痛,隨著講者的情緒起伏,一幕幕的畫面擬真地攤開在我們眼前,身為聽眾的我會想這樣的經歷發生在什麼時候?講者又是經過了多少時間才能鼓起勇氣面對這樣的過往?


我在2016 TEDxTaipei年會上以「反霸凌」為主題說了親身經歷的故事。我是這麼說的:「103學年度,特教組問我:『余老師,身心障礙學生凱安安置在你的班上好不好?』我記得這個日子,雖然我豪氣的應允,心裡卻極度沒自信,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樣帶這樣的學生,不能只把他晾在一旁,要能有實際的作為,講得白一點就是必須看得到改變,當時的我一籌莫展。

103學年度是時間軸,我教學生涯的分水嶺,向來帶普通班駕輕就熟的我,從這一天開始,要在融合教育上下功夫。回頭想想如果那一年我稍加遲疑或膽怯拒接會不會有其他的改變呢?
  
故事訂下時間軸有三個好處:


一、串起與觀眾的連結

就講者而言,能迅速地拉近與觀眾的距離,就能幫助觀眾及早進入故事情境。時間軸可以帶領觀眾直接走到故事的入口,愈短的故事,時間軸愈需要早點出現。

以我在2016 TEDxTaipei的演說為例,當觀眾聽到103學年度,身為老師的觀眾會回想當年任教的班級與學生;身為家長的觀眾會回想當年自己孩子的老師對孩子的付出;多數的觀眾會先在腦海中加加減減算出自己在線性時間中的位置,回想當時的自己是什麼模樣,做了哪些事。與講者站在同一時空聽故事。

時間軸的出現成為台上與台下內心連結的橋樑。

二、見證講者的轉變

很多時候我們對講者並不熟悉,時間軸有助於我們了解講者的背景,還原講者之所以改變的歷程

Mark是個超級業務員,認識他之前我一直覺得超級業務員就是舌燦蓮花,個性外向。直到一個難得的機會我聽到Mark說到他打死不退永不放棄的業務精神,與他大學時期參加籃球校隊有著極大的關聯。1990Mark在女多男少的國貿系組了史上第一支籃球隊,每週至少兩天全員集合的練習,球隊中沒有長人,經常被蓋火鍋,身為隊長的他肩負起所有訓練工作,針對每一個球員的優勢集訓,凝聚球員的向心力,自掏腰包在運動後請大家吃冰,冰店就是他們沙盤推演的根據地。在他的帶領下,在一片不被看好聲中,國貿系前所未有的拿下了亞軍的佳績。

Mark說:「這二十六年來,推廣業務就跟打籃球一樣,只要不放棄就有翻身的一天。」

三、撫平傷痛的良藥

很多人認為傷痛會隨著時間而遞減,其實不然。放在心裡愈久愈不忍掀開那千瘡百孔,只要身邊有類似的狀況就會顧影自憐,再痛一次,迸裂了傷口。傾訴就像清創,直接處理傷口,移除壞死的組織與異物,說故事重回歷史的時間點有助於傷口癒合。

十六歲的小芳在2010年跟著佛家師父去印度布施。九月傍晚,已有涼意,她不自覺地把折起的襯衫長袖放了下來,四周早是人龍,放眼所及盡是拿著鍋碗瓢盆來領白米的民眾。一個看起來七歲的小女孩,穿著一件長版衛生衣背心,手上沒任何的器具。師父在小女孩的衣服上倒了兩大杓的白米,小女孩喜孜孜的捧著衣服上的白米離開時,被自己的腳絆倒了,米灑落一地。小芳說她從來沒跟別人說過這個故事,她很心疼這小女孩,這讓她想起小學放學後就得跟和外婆出外拾荒的的歲月,記憶裡她不只封存了撿到嶄新洋娃娃的喜悅,更是隱藏起對外婆的思念,她不想讓別人因為她清貧的家境而輕視她。

小女孩讓小芳想到七歲的自己,可信度極高。倘若小芳說的是四歲的她,這故事就會顯得牽強而不夠真實,四歲的記憶多是成人所賦予的。小芳說:「我現在知道自己七歲那年有多幸福了,至少有阿嬤陪著我,不至於像這小女孩這麼孤單。」
   
如果你最近剛好要說一個故事,試著加上時間軸,你會發現當你說完故事之後,身邊的人會跟你說:「怎麼這麼巧,那一年我也……」,接下來,就換你聽別人的故事了。 

(作者為2016TEDxTaipei講者)

故事魔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