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10日

104學年度歐洲參訪心得(一):解決問題的能力

奧地利學校參訪

師生對話何其精采

不到二十人的班級,整堂課師生互動讓知識多了人味與情味。


上課沒有課本,學生在家預習,老師或站或坐地問著學生問題,一個接一個的問題,時而點頻頻舉手的學生發言,時而偏好沒舉手的學生回答,舉手的學生便在一旁扼腕。

老師不會評價學生的答案,沒有對錯,沒有標準答案。老師講20%,剩下的80%留待學生去探索。

這一堂課很有趣,老師要國二的小男生報告他寫的假日生活,小男生:「我只寫了一半。」老師:「沒關係,質比量重要。」小男生:「我覺得質量都很重要。」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。小男生最終還是在老師多次的鼓勵下念出了自己的英文作業。

學生尊敬老師,是因為教師的專業,而不是因為教師的身分。


境教氛圍何其自然

班級人數少,師生來回漸進地探討問題,教師鼓勵隨時提問。無人睡覺。

學生不玩手機,每個老師處理方式不同,只罰站或沒收,沒有記過這事,學生自律。

十六歲以上的人抽煙是合法的,學生不在校內抽煙,然而學校外圍的人行道上滿地是煙蒂。

學生從小被視為獨立的個體,被尊重與認真看待,與年紀大小無關。

問題的重量何其沉重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台灣教育,「提問」不是件被期待的事,尤其是趕進度或趕時間的時刻。

當年紀漸長就更不好意思提問,尤其在場有著自以為專業、位高權重、資歷豐富的有力人士,這些人自視甚高的矮化他人,會讓整個氛圍對於「提問」更加瞻前顧後。

恐怖的不是問題本身,而是問問題之後的其他人不以為然的反應。

提問的目的何其簡單

問問題不過就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疑惑。  
      
舉手立馬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,瞬間成為全場的焦點,片刻被貼了標籤,接受大家的注目禮,因此心裡幾番掙扎,開始無數次地天人交戰:

一、不知道我的問題可不可以問?

二、不知道我的問題會不會很蠢?

三、不知道現在適不適合問問題?

四、不知道我的問題跟大家有沒有關係?

五、我的問題剛才已經有人問過,我可不可以再細問一次?

問一個自己關心的問題,不就是學習中最大的收穫嗎?只要不涉及個人隱私,只要是經過深思或考量自身需求的都是好問題。

教學目標何其明確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問問題開始,不要在乎旁人的眼光,主動找尋解開自己問題的方法。這應該是台灣教育甚為缺乏的一環,媽寶的產生正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,只好找媽媽,叫爸爸囉!

至於,班級人數減至二十人以下,是現今台灣教育望塵莫及的了!